教改路上,我们在行动(八):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提升师生美育素养

发布时间:2019-06-17文章来源:

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:“坚持育人为本,面向全体。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,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,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。”我院对提升师生美育素养的建设高度重视,并通过多方面展开工作。

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,优化美育育人环境

为了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,优化师生美育育人环境,我院建设了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,建筑工程系的“造物空间”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。工作室中备有紫砂制作、留青竹刻、漆画制作工具等等,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,工作室的主要负责的老师们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免费开设篆刻、首饰设计、陶艺等体验课程,各系师生可以随时到“造物空间”工作室中参加、体验不同的课程,工作室开设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玩手机、打游戏,而是选择到工作室制作紫砂壶、练习书法,这对学生的人格构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,当同学们捧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时,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随之而来。这里也成了老师们的集聚地,大家在这里品茗、练习书法,讨论教学经验,这非常利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教师归属感的培养,大家纷纷表示:闲看春水心无事,静听天和兴自浓,这真是一个减压的好地方!

二、 邀行业专家来院交流,丰富师生美育活动

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,我院邀请行业专家、技术能手、非遗传承人到工作室交流互动,现场演示工艺的制作流程,这不仅更好地服务了学生,也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。工作室成立至今,先后请到了国家书法家协会会员朱亚群老师来工作室,为大家讲解书法的书写技巧;篆刻家抱一先生为大家讲解篆刻的工具及使用技巧;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薛野教授,薛院长也为大家演示了惠山泥人制作过程,非常受同学们的热烈欢迎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们希望依托“造物空间”工作室,逐渐完善传统工艺,尽力满足师生的需求,工作室会联合行业能手、传承人逐步开设皮具制作、银饰锻打、木雕等手工艺体验项目。

三、选派专业教师特色培训,提升师资美育素养

为了完善工作室职能,逐步实现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构想,我院经常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各类相关的技能培训,例如,2018年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 “江苏省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”的三年计划,在传统紫砂器物制作、传统漆画技艺、留青竹刻、泥皮壁画四个方面连续加强学习;2019年度也选派了教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《藏羌彝银饰工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》项目的学习,经过长时间的田野调研和设计实践,老师们对藏羌彝银饰设计、加工有了深入的了解,并在学习期间认真聆听了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,在当代艺术、家具设计、精工工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。通过把新的设计理念带进来,把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的方式,不但丰富了教师的专业视野,同时也提升了师生的美育素养,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也尽了绵薄之力。

打印责任编辑: